高中生物实验对于生物的学习十分重要,小编和大家分享些关于生物实验的知识点总结:
实验技术
光学显微镜的使用:包括显微镜的取送、放置、旋转、对光(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)、低倍观察、高倍观察、镜头的擦拭;显微镜的放大倍数(是物体的长和宽,不是面积,也不是体积)、焦距问题、物镜离装片的远近、准焦螺旋的使用、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、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(通常通过移动玻片、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)。
临时装片、切片和涂片的制作:适用于显微镜观察,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,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、切片和涂片,如“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”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,在“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”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,在“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”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。
研磨,过滤: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、色素等,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、过滤的方法,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,然后加入摩擦剂(常用二氧化硅)、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,充分研磨之后,往往要进行过滤,以除去渣滓,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,如可用滤纸、纱布、脱脂棉、尼龙布等。
解离技术:适用于破坏细胞壁,分散植物细胞,制作临时装片。
恒温技术: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,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,根据题目要求选用。
应注意实验选材的合理性
如:⑴所选材料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: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应选择“白色或近白色”的材料;
⑵所选材料应容易获得:尽可能选择无明显季节性、地域性的材料;
应注意操作细节的合理性
如:⑴溶液或培养基灭菌后是否要冷却后使用?冷却后
⑵向淀粉糊中加了唾液后是否要振荡试管呢?要
⑶酶促反应的试管如何加热?是直接加热,还是水浴加温?水浴加热
⑷用酒精溶解叶中叶绿素时,酒精直接或隔水加热?隔水加热
⑸使甲状腺激素、胰岛素、生长激素进入动物体内的方法应如何操作?是饲喂,还是注射?甲状腺激素饲喂,胰岛素、生长激素注射
应注意操作顺序的合理性
例:为“验证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”。在如下实验步骤中,最佳顺序应该是
在1-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.5%的淀粉液2ml;
加完淀粉液后,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ml,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值依次稳定在5.00、6.20、6.80、7.40、8.00;
分别向1-5号试管中加入0.5%唾液1ml,然后进行37℃恒温水浴;
反应过程中,每隔1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,滴在比色板上,加一滴碘液显色,待呈橙黄色时,立即取出5支试管,加碘液显色并比色,记录结果;
应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
例:为“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”。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。
方案1:将幼苗中运载mg2 的载体去掉
方案3:将植物体内的mg2 分离出来
方案4: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,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,对照组盛有含植物必需的各种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,实验组盛有不含镁离子的完全培养液,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;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。
方案1、2、3均缺乏可操作性,正确思路应该是方案4。
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
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、脂肪、蛋白质和dna的鉴定
透过性膜的特点
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
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
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、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
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、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
生物体内atp的去向
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
光能利用率与光合作用效率的关系
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
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
网友
生物实验总结
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
实验原理:dna绿色,rna红色
分布: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,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;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。
实验结果:细胞核呈绿色,细胞质呈红色.
实验二物质鉴定
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苏丹iii橘黄色
脂肪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